《民俗学概论》摘录5-第五章:岁时节日民俗

哔哩哔哩   2023-07-29 21:20:13

钟敬文主编,北京:高等教育出版社,2010年8月二版,2020年2月二十印


(资料图)

第一节  岁时节日的由来和发展

一、岁时节日的由来

要素:相对固定的节期、特定的民俗活动

(一)节期的最初选择

观象授时

(二)节俗活动产生的内动力

自然崇拜

祖灵崇拜

节日习俗与古人的迷信、禁忌、巫术观念密切相关

二、岁时节日的发展

先秦:萌芽期

原始农业出现后,禁忌、占候、祭祀、庆祝活动相伴而生。

春秋战国以后,历法逐步完善,四时八节、岁元、朔、望等时日,越来越区别于常日二被突出。

汉代:定型期

汉武帝太初元年()在全国恢复实行夏历,并将二十四节气订入历法。

(一)神话传说的嵌入

节俗源于古人的原始信仰崇拜。随着人们对自然认识的不断发展,原始信仰逐渐削弱,对节俗的“所以然”必须重新给予解释。

(二)上层统治者的参与和提倡

汉武帝在甘泉宫修建“太一”祀坛,正月十五盛张灯火,通宵达旦祭祀太一神。从此正月十五有张灯结彩习俗。隋炀帝每逢正月十五都要在皇城端门外设数里戏场,调集数万人,盛装彩服,通宵歌舞。自此元宵节行乐习俗。

(三)民众历史情感在节日风俗中的积淀

端午节俗起初为驱瘟、除邪、止恶气,汉末、魏晋时,增加了纪念历史人物的内涵——山西介子推,吴越伍子胥,会稽曹娥,楚地屈原。

(四)宗教节日(或其因素)的渗透

四月八佛诞日

中元节

(五)各民族节日风俗的融合

第二节  岁时节日的活动及特点

一、主要传统节日的活动内容

春节

元宵节

清明节

端午节

中秋节

重阳节

二、传统节日的民俗特点

(一)鲜明的农业文化特色

(二)浓厚的伦理观念与人情味

(三)节俗的内容与功能由单一性向复合性发展

三、关于现代节日

热文榜单